诸多的对于踝关节x线图片,踝关节图片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,为大家梳理了下,一起往下看看吧。
1、踝关节由胫骨、腓骨远端和距骨组成,也称距骨小腿关节,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,在行走、奔跑和跳跃时对人体平衡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。它的主要结构功能是背屈和跖屈,即勾脚和伸脚。脚趾向上,
2、当脚与小腿之间的角度小于90时,表示背屈;反之,当脚尖向下,脚与小腿之间的角度大于直角时,表示跖屈。使踝关节背屈的肌肉主要有胫前肌、趾长伸肌、拇长伸肌和第三腓骨,使踝关节跖屈的肌肉主要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。
(相关资料图)
3、其次是胫后肌、拇长屈肌和腓骨长肌。足底屈曲时,脚可以做一定范围的侧向运动,即转动脚踝。
4、胫骨下段与足连接处的骨点向内、向下突出的部分分别为内踝和后踝,腓骨下段与足连接处的骨点突出的部分为外踝。外踝比内踝低25px左右,靠后25px左右,后踝比前踝下移更多。
5、内踝、外踝和后踝共同构成踝穴,距骨是踝关节的中心,也是脚的七块跗骨中位置最高的,容纳在踝穴中。距骨分为头、颈、体,分别与舟骨、跟骨、胫骨、腓骨形成关节。距骨体前宽后窄。
6、背屈时,较宽的距骨体进入踝点,跖屈时,较窄的距骨体退出踝点。其关节面由前向后凹,与胫骨下端的凸面共同构成滑车关节,既方便踝关节的屈伸,又能防止踝关节向后脱位。踝关节的关节囊附着在每个关节表面的外围,
7、前后壁薄而松,两侧紧。与髋关节和膝关节相比,踝关节更小,脚踝和足部的26块骨骼脆弱,缺乏肌肉保护,但却承担着全身的重量,维持着身体的平衡。因此,
8、连接踝关节的相关韧带对维持关节稳定性非常重要。
9、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下胫腓联合韧带、胫骨内侧副韧带和腓骨外侧副韧带。下胫腓联合由下胫腓前韧带、骨间韧带、下胫腓后韧带和下胫腓横韧带组成,
10、它可以转移和调节腓骨的负荷,维持踝关节的力学稳定性。坚韧的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,从内踝向下呈扇形,分别连接距骨、跟骨和舟骨。
11、从后向前依次为位于其内侧的胫骨距骨后韧带、胫骨跟骨韧带、胫骨舟骨韧带和胫骨距骨前韧带。三角韧带主要限制足的背屈,前纤维限制足的跖屈,可以阻止距骨的外旋和外移,维持踝关节的外侧稳定性。腓骨外侧副韧带薄弱,
12、距骨和跟骨从外踝相连,从前到后依次为距腓前韧带、跟骨韧带和距腓后韧带。其中,距腓前韧带跖屈限制内翻,中立位对抗胫骨前移;跟骨韧带的中立位限制了内翻和距骨的前移;后距腓韧带防止小腿骨向前脱位,
13、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。
14、踝关节还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本体感受功能,主要是由后天生活和运动使神经、肌肉、肌腱、关节囊、韧带等相关软组织系统紧密结合而形成的。先天条件好或者长期坚持锻炼,
15、它的踝关节本体感受和平衡能力都比较强,受伤的概率很低。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,其活动范围是有限的。中性足外缘与小腿呈90度,无内翻、外翻现象。背屈20 ~ 30度,跖屈40 ~ 50度。
16、 踝关节与膝关节和髋关节相比,显得细小且缺少肌肉保护,加之活动频,韧带多,相对的关节面也多,因此,在行走、跑动、跳跃时,踝关节因间接或直接暴力极易发生内翻、外翻韧带损伤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,
17、严重时致使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、关节软骨损伤或踝部骨折,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关节。韧带、软骨本身血运营养差,损伤后不易愈合,易形成踝关节滑膜炎、踝关节骨关节病等慢性疾患,影响踝关节负重和行走。
18、除先天性和遗传因素以外,踝关节的韧带损伤是引发踝关节疾患的主要原因。
标签:
